一、为什么要做校园经济?
1)校园市场分析
Q1:校园创业有什么优势?
1.校园创业市场相对封闭,更有利于形成口碑传播。
2.购买力集中,能创造了大量的规模经营效益。
3.校园创业投入成本较少,门槛相对较低。
4.校园市场用户数量大,活跃度高。
大家伙熟知的饿了么,起初是几位上海交大的同学在宿舍联合创立的网站,共享单车也是从北大走出社会,包括大家熟悉的浙江大学就以其科技创新和创业生态而闻名,浙大系上市公司就高达 393 家。
高校这片热土,从来不只是学术的代名词,也是孕育创业种子的基地!
Q2:校园市场有多大?
全国高校有三四千万的人群,能抵过不少国家的全民人口。
很多人觉得高校市场中学生消费能力差,确实如此。
单一学生的消费水平可能不高,但是学校中学生群体数量众多,整体消费水平不可小觑。
2)我为什么要选择校园时代去轻创业?
如何提前验证自己是否适合创业,有无创业潜质?
如果一个大学生说想创业,很多人会告诉他先去找个班上。
其实想验证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我觉得就以下两种方式。
第一,学生想测试自己能不能创业,先去竞选个班长。
要是你连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孩们都忽悠不了投你的票,怎么忽悠一群啥妖魔鬼怪都见过的投资人投你?
要是你连在班级稍微建立一下自己的威信都做不到,怎么去管那群只想来赚钱的人?
要是你在当班长的同时学个语数英都做不到,怎么让人信服你能搞好技术?
你要是遇到什么事,最好先问问有多少同学愿意帮你?
那种学习不好、没技术、没人脉的人,真能觉得自己能管理好一个公司、一个组织吗?
第二,直接最低成本试错。
在整个过程中,你需要面对一个市场。无论大小,要解决项目问题、流量问题、管理问题、变现问题、产品问题甚至是风险问题…..
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、妖魔鬼怪,如果你都能一关一关去打通,那就证明你是有创业的潜质的,起码无畏艰阻。校园市场就是最低成本试错的一个机会。
提前适应社会,如何踏出校门和一群行业精英去竞争?
谁能把校园产品做好,那以后做别的都不会太差。
外卖、社交、校园墙、集市、卖卡、考公考研、跑腿、校外租房、相亲恋爱、外卖平台、驾校代理……各种玩法和产品,要跟学生、平台、学校斗智斗勇,是不是挺不容易的?
🤔在做的过程拥抱搞钱圈子,连接贵人,了解新机遇
二十多岁的年轻创业者,能够用人格魅力去创造团队,用团队创造价值,用价值承担风险,用风险去赌未来,是一件多么令人佩服的事情。
很多大佬的企业核心都是校友,包括我现在的合伙人就是校友关系。
锻炼过硬的基本功,挖掘适合自己的领域
好多小伙伴都在校园产品创业后换赛道,硬科技、AI、心理咨询、生物医药、大健康、知识付费…….
依靠校园市场去练就一个过硬的本领后,就可以到更大的舞台大展拳脚。
赚钱小钱,攒点勇气,厚积薄发
二、项目推荐 & 实战玩法
内容为王也好,流量为王也罢,只是占领市场的思路,如果想要做好,还需要具体的可落地的操作方法。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具体的实操路径。
我自己是做校园流量出身的,所以这块还是比较有发言权,一些实际的运营思路和技巧直接和大家敞开了讲。
1)自媒体类型(★★★★★)
1.1)校园墙(私域版)
1.1.1)校园墙是什么?
可以理解为是高校“闭环社交神器”,也可以理解为是高校的“地下情报站”。
“墙”可免费发布表白交友、提问求助、吐槽提醒、遗失物招领、闲置物交易、兼职招聘等校园热门信息。它可以用来安放那些平日隐藏在心间的青涩情感,同时也可以实现各类校园生活资讯的互通有无,或成为同学们日常吐槽的“树洞”。
为什么能做?
•有市场用户
有用户。全国高等学校共计 3072 所,其中:普通高等学校 2820 所,含本科院校 1275 所、高职(专科)院校 1545 所;成人高等学校 252 所。加起来也是有四五千万的人群了,能抵过不少国家的全民人口了。
•互助式社交
有痛点。为学生提供便利、互帮互助、排忧解难的平台也是民间发声的渠道之一。甚至有的学生说:“在家靠父母,在学校靠表白墙”。
•八卦猎奇
有流量点。就跟新闻爆料平台一个道理,抓住用户好奇心,猎奇,爱听八卦等心理,从而获得关注。
为什么要做?
1.获取流量的发动机。目前是我验证过高校内获取流量方式中,成本最低、操作难度最简单的方法。在我看来,校园墙只是一个宽泛的尊称,本质上是整合资源。
2.流量是变现的前提,能为其他项目保驾护航。下面和大家分享的其他类型的项目的流量都要源于此。
3.流量是合作的底气,有了流量就有项目合作的优势和资本。
1.1.2)怎么做起来?
以下为普通用户免费学习的内容,微信授权登录即可免费低调学习:
© 版权声明
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,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